二年级下册《泉水》学词识字教学 |
时间:2025-08-12 08:55:13 来源: 作者: |
二年级下册第5课《泉水》学词识字教学设计
二年级下册《泉水》学词识字教学
执教者:刘德华 执教班级:晋江市特校三年级聋班 时间:2017年10月31日 执教内容:学词识字教学
教材分析: 这篇课文很美,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,都像一股清泉,潺潺地流淌着,洒下一路爱心。教学本课,要强调读后的感悟。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,而所悟又不尽相同。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;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;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、乐观奋进、勇往直前。 本课的插图很美,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,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,边读边思考。 本教材选自人教版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,本课是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——《泉水》。这一单元有4篇课文,一个语文园地(单元练习),这一单元提示是“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。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。谁需要帮助,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;谁需要温暖,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”,所以这一单元都是围绕着“关爱”“奉献”等正能量的主题来编写。本课共有7个自然段,8个生字,课后有“我会认”“我会写”“读读背背”“我会读”等四个栏目。 学情分析:通过与本班语文老师的沟通,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,该班共有7名学生,但有1名学生外出参加体育训练;全班没有一名学生佩戴助听辅助器。这个班饶老师把他们分为两类,A类有6人,B类有1名。A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,课堂上较活跃、乐于表现;而B类学生,学习能力较弱,参与的热情不高,都是用左手书写。
一、教学目标: 1.知识与技能目标 A类学生:(1)会认、拼读7个生字,会写7个字。(2)看图,初步理解7个生词的意思。(3)写字姿势正确。 B类学生:(1)知道课文中有7个生字。(2)能在他人引导下在课文中画出会生词。(3)写字姿势正确。 2.过程与方法 A类学生:借助课本上的资源来认字,读词语;合作交流中掌握字的字形,大致理解部分词意。 B类学生:通过仿写、个别指导来了解一些字的字形;在他人的指导下了解一些生词。 3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(1)通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合作交流的精神。 (2)通过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,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。 二、教学重点 1.会认、拼读7个生字,会写7个字。 2.理解6个新词语。 三、教学难点 1.规范、美观的写字。 2.对6个新词语的理解。 四、教学准备:生字卡片、图片 五、课时:第一课时
设计的缘由:“学词识字是聋生学句的基础”词是造句的最小单位。聋生学习语言都是从学词识字开始的,随着说话能力的提高,学词识字的增多,学生读句、写句能力才能得到提高。因此,学词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,学词识字教学是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,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。
教学过程 一、谈话导入 1.板书 泉水 师:你们看到这“泉水”两个字会想到什么? (设计意图:课标中的总体目标指出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,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,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”。借助课文的题目来启发学生思考,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方法) 2.看图理解图意 你观察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 (设计意图:根据聋生身心特征、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,注重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,有利于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) 二、初读感知 1.初读课文,感知课文内容。 师:请同学带着问题去读课文。 (1)泉水姑娘从哪里来?去过哪些地方? (2)在文中划出带有生字的生词。 (哦、股、缝、罐、塔、杜鹃、脆) 师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两个问题的情况。 2.再读带有生词的句子。 哦,一股,石缝 出示:哦,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,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。 瓦罐,水塔 出示: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,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。 “来吧,来吧!我的水很多很多,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。” 杜鹃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,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。 清脆 泉水说:“唱吧,唱吧!我的琴声很美很美,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。” (设计意图:学词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,依据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,在学词、学句课文中识字,能够把识字和形成学生语言统一起来,有利于培养聋生的读写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。) 三、学词识字 (一)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1.读“丁冬,丁冬,是谁在山上弹琴?哦,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,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。” 2.引导理解词语 (1)哦。“哦”在这里是领会了,醒悟了。 指导学生认“哦”左右结构,左边是“口”字旁,右边是“我” (2)理解“一股” 先引导学生理解“清泉”再来理解“一股”是数量词。 指导学生写“股”左右结构,左边是“月”字旁,右边是“殳”。 了解学生对“泉”书写的掌握。“泉”字下边是“水”,竖钩右边是两笔,不要合成一笔。 (3)理解“石缝” 引导学生看图画,石头与石头之间称之为石缝。 指导学生认“缝”左右结构,左边是“纟”字旁,右边是“逢” (二)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1.读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,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。泉水说:“来吧,来吧!我的水很多很多,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。” 2.引导理解词语 “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,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。” (1)瓦罐。可用指图画中的物体,也借助实物图片来理解。 指导学生认“罐”左右结构,左边是“缶”字旁,右边是“” (2)读 泉水说:“来吧,来吧!我的水很多很多,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。” “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。” A、先引导学生理解“水塔”。 B、引导学生写“塔”。“塔”左右结构,字右下是“合”,中间的短横不能少。 引导理解“天然”,用图片对比来理解。 引导学生书写“然”,“然”上下结构,下面是四点底。 (三)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1.读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,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。泉水说:“照吧,照吧!我的水很清很清,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。” 2.引导理解词语 A、先引导学生理解“杜鹃花”,出示“杜鹃花”图片,结合插图,通过形象感知认识“杜、鹃”, B、学生书写“杜鹃”并可结合姓氏识记“杜”字,联系学过的“鹊”识记“鹃”字。 (设计意图:聋生看到实物、图片后,他们并不知其名称(语音),他们在通过看实物或图片,看字型,学拼音后,音、形、义三者结合起来,才开始形成词的概念。) 四、巩固新知 1.复习一下生字新词 A、读一下第一自然段。读一读“一股清泉”“石缝”“阳光灿烂” B、读一下第二三自然段。读一读“瓦罐”“天然水塔”“杜鹃花” (设计意图:巩固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,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。聋生的善用,少交往,导致健忘。因此要反复地进行练习加强记忆。) 五、课后巩固 1.自读课文,把第四至七自然段不懂的词语画出来。 2.抄写“一股”“清泉”“瓦guàn”“天然”“水塔”“杜鹃花”每个词三遍。
板书设计
泉水
一股清泉 石缝 瓦罐 天然水塔 杜鹃花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