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南》 |
时间:2025-08-22 10:26:18 来源: 作者:张智芬 |
《江南》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:听障三年级 授课教师:张智芬 授课时间:2022.6.2 【教材分析】 《江南》是一首采莲歌,描绘的是江南采莲人采莲的情景。语言简洁明快,节奏轻松愉悦,表现了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。 《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16年版)》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、古诗时,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,在阅读中积累词语,借助图画阅读。同时要展开想象,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,感受语言的优美。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,通俗易懂,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。本课时教学将通过反复读诵、借助注释、图文结合等方法,帮助学生理解大意;最后通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,感受采莲人的喜悦心情。 【学情分析】 本班学生学习过几首古诗,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,会借助注释、结合图片说出古诗的大概内容,但在想象诗歌画面、领会诗歌意境、体会诗人感情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,需要教师引导。 本班一共16名学生,有4名学生理解能力较好,能够比较完整地讲述诗歌的主要内容,在引导下能初步体会诗文表达的情感;有6名学生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,能够理解诗文大意;有6名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,需要加强关注和辅导。 【教学目标】 1.认识生字“莲”,会写生字“采”。 2.通过朗读、想象、图文对照等方式,读懂诗句的意思。 3.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,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。 4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、背诵诗文。 【教学重点】 1.认识生字“莲”,会写生字“采”。 2.通过朗读、想象、图文对照等方式,读懂诗句的意思。 【教学难点】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,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。 【教学准备】PPT 【教学过程】 一.借助图片,欣赏江南 1.读题目,识“江南”。 2.看视频,赏“江南”。 【设计意图: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,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,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。】 二.初读诗文,多元识字 1.观看视频,初步感知。 2.初读诗文,读出节奏。 3.联系实际,积累词语。 莲:扩词练习,积累词语。 采:(1)借助图片,字理识字。 (2)积累词语,体会用法。 【设计意图:《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16年版)》指出识字、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,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。本环节的词语积累旨在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兴趣,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。】 三.读中体验,理解诗句 1.图文结合,感受“采莲之乐”。 (1)指导朗读 “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”。 (2)出示图片,联系生活,感受“田田”。 ①借助图片,感受莲叶的特点。 ②联系生活,读中体会“田田”。 (3)再读诗句,体会采莲人的心情。 2.想象情境,体会“鱼之乐”。 (1)出示图片,说话练习。 鱼儿在莲叶间( ),一会儿游到( ),一会儿游到( ),一会儿游到( ),一会儿游到( )。 (2)想象画面,朗读古诗。 (3)再读诗句,体会情感。 3.学生朗读,背诵诗句。 (1)观察插图,背诵古诗。 (2)根据提示,默写古诗。 【设计意图:本环节的教学设计,通过图文对照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,引导学生展开想象,在感受景物美、画面美的同时,初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意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,理解诗文的主要内容,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,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与策略。】 四.随堂练习,拓展延伸 蝶( )花丛( )。 蝶( )花丛( ), 蝶( )花丛( ), 蝶( )花丛( ), 蝶( )花丛( )。 五.课堂总结,布置作业 A生:仿写《江南》 B生:背诵、默写江南 C生:背诵《江南》
|
|
|
|